close

IMG_20140704_153504  

放下完美主義,饒過自己吧!快樂比完美更重要!

布朗博士將擁抱不完美的自己當作一趟珍貴的心靈旅程,提出十大指標,幫助讀者確立方向,每一步都朝向真實和快樂!!

認識跟理解自己固然十分重要,然而要全心投入生活,還有一件事情更加重要,那就是珍愛自己.全心投入是擁抱自己的軟弱和脆弱,但同等重要的,全心投入也是培養知識和宣告權力.

對了,就是要這樣!

唯有先相信,才能夠看見我們如何能真正地改變自己,家人和社群.

袒露自己的故事或許很艱難,但遠比不上終身逃避來的辛苦.唯有當我們勇於探索黑暗面時,才可能發現自身光明面的無限力量.

全心投入的生活,是以肯定自我價值為前提,投入我們的生活.這意妹著你要培養勇氣,仁慈,連結,清早醒來可以這樣想:不管我做了多少,有多少事沒做,我都夠好了.而深夜入睡時可以想:沒錯,我的卻不完美,脆弱,偶爾會害怕,可是這不會改變事實,那就是武也很勇敢,並且值得擁有愛和歸屬.

當你疲累不勘時,你會想按"向深處挖掘的按鈕",全心投入的手法為:D:刻意,I:激勵,G:行動

行前準備一:勇氣,仁慈,連結-不完美帶來的禮物.

勇氣定義:坦承和開放地將真正的自己,內心感受和自己的正面經驗表達出來.

分享自己不完美和脆弱的故事,正是在實踐勇氣.我們每一次選擇勇氣,就能讓身邊的人更好過一點點,也讓這個世界更勇敢一些些;或許也會讓我們所處的環境,多保有一份仁慈和勇敢.

仁慈定義:只有在平等對待中,他才會存在.一旦認清了自己心中的黑暗,就能同理別人心中的黑暗.一旦在自己身上發現那些普世共通的人性,慈悲心就真的出現了.

設定界限和要求人們承擔行為責任,的確比羞辱和責備來得費事,然而卻有效得多.光是羞辱和責備,卻沒有行為責任,這會毒害伴侶,家庭,組織和社群.首先,我們羞辱和責備他人的時候,焦點就從原本受到質疑的行為,轉移到我們自己的行為上來.

如果我們對合宜的行為後果無法堅持到底,別人就學會把我們的要求當作耳邊風,就算我們的要求聽起來像是威脅或最後通牒也沒用.

因此毋須嚴加責備或貶低,就可以當面質問某人的行為,開除員工,當掉學生,規範子女.關鍵在於,將人與行為分開,強調所作所為,而不是人的本質.

連結定義:人與人之間感覺受到理解,傾聽和重視時,能夠毫無論斷地施與受時,獲得以從關係中獲得滋養與力量時,這其中所存在的能量,我稱之為連結.

行前準備二:探索愛與歸屬的力量-

如果我們想充分體驗愛與歸屬,就必須相信自己值得擁有愛與歸屬.

我們能放下別人的想法並袒露自己的內心時,就能夠貼近自己的價值-那種感覺是,現在的自己是夠好的,並且值得愛與歸屬.

全心投入的真正核心是:現在就有價值.

背叛或苛薄寡恩,就不是實踐愛.而就我而言,我想要的不僅是對方開口表達愛意,而是每天在我身上實踐他所說的愛.

自我珍愛與自我接納是你得優先考慮的事.

行前準備三:旅途中的攔阻-羞愧,恐懼,脆弱

關於羞愧,你必須知道三件事:

-->大家都會羞愧:是人類最原始的情劇經驗之一.只有缺乏同理能力和缺乏與他人連結能力的人,才不會感到羞愧.

-->我們都害怕談論羞愧

-->越是避而不談,羞愧對我們生命的空致力就會越強大.

羞愧就是相信自己有缺憾,並因此不值得愛與歸屬的強烈痛苦感受或經驗.

羞愧要在我們生活中失控滋長,需要三個條件:秘密,沉默,論斷.羞愧一旦曝光,就會失去力量.因此我們必須培養故事,以釋放羞愧;也必須發展羞愧復原力,以培養故事.

 

天啊,真的好難喔.我有類似的經驗,那種感覺很差!

1.管別人怎麼想:擁抱真實的自己

2.放下完美主義:對自己仁慈

3.停止麻木,放下無力感:呼喊靈性復原力

4.放下匱乏,不要黑暗:培養感恩和喜樂

5.不確定也沒關係:直覺力和信心

6.放棄比較:開啟創造力

7.放鬆,才能快樂:玩樂與休息

8.停止焦慮的生活型態:冷靜與平靜

9.放下自我懷疑和應該:在工作中看見意義

10.形象放一邊,偶爾失控又何妨:歡笑,歌唱,舞蹈的必要

當我們隱藏了不完美,同時我們也隱藏了自己

不,脆弱是有力量的,不完美也是生命的一部分,他甚至是生命的禮物.

揭露自己的故事,並且在過程中愛自己,會是我們所行之事中,最勇敢的一件

勇氣,是在實踐中漸漸產生的東西.

人,可以不完美,但人要完整.

我們的生命之所以得以完整,是因為我們願意去體驗並接受生命的痛苦,悲傷,絕望與眼淚.透過故事述說,讓我們再次經驗生命的破碎,進而潛入生命的幽暗處,在那裡,我們遇見人性的亮光,窺見生命的力量與美麗.這就是故事的療癒力量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愷安魚 的頭像
    愷安魚

    愷安魚的部落格

    愷安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